无论是学术著作,还是小说读物,还是行业知识,只要拿起书本,书籍就在无时无刻对我们产生影响。书就像一个永远充满生机的源泉,涓涓细流、无声无息,滋养着我们。读什么样的书,最终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。读书,最终都是读自己。
01
读书,是自我认知的过程
认清普遍的真理。读书让我们认识到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,这些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。真理往往告诉我们,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的,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;人生总是祸福相倚,不可能永远倒霉,也不会一直走运;世间种因得因,种果得果,不是不报时候未到;人生经历的每一次创伤都是成熟的过程……
认识真实的自我。读书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。看的越多,了解的越深。看名人传记、看史学记述,看到了他人的命运,看遍了世态炎凉、人生冷暖。以人为鉴、以史为鉴,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、了解自己。只有认识自己,降伏自己,改变自己,才能改变别人,进而改变世界。
认准前行的道路。猫有猫道,狗有狗道,条条大道通罗马。没有绝对成功之道,也没有绝对适合每一个人的生存之道。人生因选择而不同,人世因选择而多姿。书读的多了,就自然明白,凡事不能强求自己,各自安好,便是晴天。
02
读书,是境界提升的过程
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境界,不仅是人生的境界,也是读书的境界。
“昨夜西风凋碧树。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。”
求学求知的过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。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,面对汗牛充栋的书籍,我们也曾彷徨无助,也曾茫然四顾,不知从何入手,不知哪些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,哪些是害人不浅的毒药。一眼到头,路漫漫其修远,上下求索不得,不知何处是征程,何日是归期。这正是“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”的生动写照。
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”
历经人生初始的苦难,尝遍人世的苦辣酸甜,碰过了无数次冰冷坚硬的墙壁,回过头来,深刻地反思,发奋读书,从书中找寻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,犹如晨光熹微中发现那一闪而过的亮光,从此放下所有杂念,投入自己的一切,紧紧追随,至死方休,做一个“愿乘长风破万里浪,甘面壁读十年书”的追风少年,肝脑涂地、无怨无悔。
“众里寻他千百度。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”
读遍天下书,阅尽天下人,了却众生缘,吃过万千苦。经历过、成功过、失败过、哭过、笑过,了断过,书越读越多,道理越辩越明,心智越来越成熟,就达到了一个手中有书、心中无书的境界。彼时,读透阅懂人生的这部“大书”,大千世界皆是学问,走过的路、经历的事都是收获,“灯火阑珊”之处即有世间大道。
03
读书,是知行合一的过程
知行合一,是读书的最终目标。在读书的过程中,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,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,脚下的路就将变得格外宽广。
求真知。无论什么知识,最终都是要拿来用的,有用的知识才是真知。发财赚钱也好,修身养性也罢,只要有积极的作用,知识方能创造价值,知识方能称之为知识。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有无数瑰宝,世界人类史上也有无数精华,但清流与浊流并行,精华与糟粕同在。要有基本的辨别和判断能力,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。
感真情。用心用情去读书,方能读得进书,读的懂书。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是社会人,有感情、有思想。读每一本书的过程都是与作者、与书中的人物深刻交流的过程。读的过程都是感情体验的过程,体验喜怒哀乐、体验悲欢离合,体验生死抉择。体验过后方能领悟生活的真谛。
务真行。读书的最终目的还是实践,促使自己更好地走好人生的道理。隐匿和避世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,不要做脱离实际的腐儒,也不做百无一用的书生。要在知识的汲取中,领略智慧,付诸于实践,用实践检验真理、用真理推动实践,做到真知、真行,“知行合一”,在“乱花渐欲迷人眼”中寻求“任尔东西南北风”的笃定,成就一个大写的人生。
理性看天下,逻辑析人生,做不忘初心的追梦人!